close

      常聽到有人談論到某件事,興致一來,會誇張的形容:說個三天三夜也不足為奇!自從去年中旬開始跑台北縣偏遠地區定點社區療育至今,除了本身的專業能力精進外,不同文化及城鄉差異、所服務個案及家庭背景、社會變遷的影響、早療立場的不同...;一路走下來,點滴在心頭,還真的會讓我心情亢奮,說個沒完沒了!然而,這一切都要歸功基金會董事長的支持及各位善心人士的捐款、同事的耐心包容以及相關社區資源的熱心朋友、專業、單位的協助,使得北縣偏遠地區定點社區早期療育服務的計劃,能持續至今,希望藉此機會分享個人有限的心得及感想,給關心台灣早期療育的專業及朋友!

首先先談談緣起吧!
      基金會董事長長久以來一直關注台灣的早期療育,也以實質的行動不斷的推動及宣導早期發現,早期療育的重要觀念;特別是0-3歲是孩子療育的黃金期,更不能錯過!近年來更是推展家長是兒童第一位老師、以家庭為本位的療育、就近即時發現療育,因此開辦一系列的親職講座,期待以實用、生活的親職技巧及早療觀念普及化,教導家長及其他專業;並藉此提昇家長在療育的主動地位及平等的療育關係。董事長首先觀察到,一直以來早療資源大多停留在以醫院為主,但台北的醫療資源分布不均,使得在早期發現及療育上,嚴重遲滯,以致在地處醫療資源不豐富的所謂偏遠地區,疑似或確認遲緩的個案及其家庭,需要不斷舟車勞頓及長時間評估及療育等待,不僅耽誤了療育的時期,也使得家長帶孩子接受療育的動機不高;為此董事長提出以行動式的早療團隊,機動在北縣醫療資源較缺乏的鄉鎮,與當地衛生所、幼托園所、個管中心合作,對於疑似發展遲緩兒童進行早療篩檢、評估及療育;也對當地服務的早療人員予以支持及諮詢建議。期待結合當地資源,教育家長就近療育,能為偏遠地區提供一個有效的解決方向!
      目前基金會已陸續在北縣淡水鎮、樹林市、板橋市、深坑鄉、萬里鄉、金山鄉、石門鄉等鄉鎮進行定點的早療評估,並提供對於等待評估及療育之疑似遲緩兒童,在萬里鄉、金山鄉、石門鄉幼托園所的二次發展篩檢及療育,同時也在萬里鄉及金山鄉,提供定點的療育服務,當然這一切,並非一蹴可及,感謝有關單位的配合及熱心,特別是提供社區早期療育服務,免費場地的萬里鄉國民黨民眾服務社、金包里教會,萬里鄉衛生所的協助,才使得我們在偏遠地區的早療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及了解,分享個人幾點心得:
1. 由於是醫療資源缺乏的地區,個案及其家庭對於早療的概念多停留在長大就會好,所以衛生所早療人員在進行發展篩檢時,如發現疑似發展遲緩兒童時,多需花費耐心技巧,說服家長正視此問題,並約定給基金會早療二篩人員作更進一步的確認。(此為方便偏遠地區醫療尋求不易,所做的二次再確認)
2. 再者社會的變遷,我們發現少子化及二代教養,在所定義的偏遠地區特別明顯,因此家長對孩子的過度照顧及溺愛,更是使得孩子在環境刺激的不足,造成動作、語言、認知、生活自理、情緒行為等各方面的遲緩。
3. 此外,我們亦發現外籍媽媽,由於當地語言的不熟悉、文化環境適應不良,使得外籍媽媽在與孩子的互動及玩具的給予上,較貧乏。
4. 低社經及失業家庭,由於糊口已不易,所以對於已知遲緩兒童的療育,不是認知不足,就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5. 因此,我們在安排療育時,除了需要當地早療人員的協助支持外,社工的介入更是不可或缺的,並要能理解及包容療育家庭種種不能來療育或是照顧的任何理由,並耐心等待回應。
6. 並配合當地的民俗,機動調整評估療育時間及方式:當地大拜拜、冬季風大、雨大、演習。
7. 另外在療育時,對於照顧者使用的語言、方法,及如何說服照顧者利用隨身可使用、當地可購買得到的玩具,改變現有的生活的情境及互動方法是需要細思量的。

      所以,適不適合?可不可行?如何去做?就成為在所謂偏遠地區療育的重要思考議題,不是單以療育人員本身的立場,也不是以我們現有的豐富資源作出發,而是站在主要協助療育家庭作考量,如此一來,才能事半功倍及避免造成療育人員太大的衝擊及雙方因溝通不良而產生的壓力及誤解。有時我發現提供療育服務反而不是主要的目的,而是要像一個傳教人員,苦口婆心有熱忱的宣導早療觀念及技巧,教予所面對的家庭及早療人員,使其成為早療的種子,影響並改變自己及身邊的人。一步一腳印雖然走得有些辛苦,但也扎實。我發現定點的社區早療服務可有下列益處:
1. 透過定期的早療人員巡迴到當地,除了可以提供就近的療育服務外,縮短療育交通及等待時間,亦可同時就當地早療人員(如:衛生所發展篩檢人員、幼托老師)給予二次篩檢、諮詢及相關支持服務,對在早期發現上很有幫助。
2. 所提供的早療服務外,亦有社工做實質的介入追蹤,如:相關社福資訊提供及連結、出席追蹤、個案家庭管理等;可充分滿足療育家庭的需求。
3. 由於基金會所提供的早療服務是長達一個小時、一對一與照顧者、兒童及其手足、早療人員互動、示範教導,因此,照顧者及療育人員可充分溝通,並確保照顧者可實際學會並類化在日常生活中。
4. 由於所介入的個案家庭,多為對發展概念缺乏及文化情境互動刺激不足,因此,有時只要照顧者改變一下互動的方式及增加刺激,往往很快就展現出奇佳的療育成果,我們相信這即時的介入,就是我們堅持早期發現、早期療育的最好說帖!
5. 在持續的定期介入下,我們發現等待評估、療育的數量下降了,發現的年齡也從大班入小學才轉介評估下降到中班、小班、甚至學齡前!我們欣喜這樣的改變,因為表示站在第一線的衛生所及幼托園所老師、校護,因為有相關支援,所以在發現及篩檢上,更為積極。
6. 在提供服務時,我們很高興所接觸療育家庭的改變及態度的軟化,從被動催促前來做療育,到主動準時,並且積極轉介週遭疑似遲緩孩子家庭前往評估諮詢,甚至當起助教小幫手,點滴改變,使我們知道自己在做件有意義的事!
7. 相較於醫療院所,我們所提供的是社區型的早療服務,對於幼小的兒童在接受我們的服務時,比較不會害怕,且因應當地的需要,亦有照顧者及手足的陪伴下,療育較能順利介入。
8. 早療的服務及資源環環相扣,緊密連結,相互合作,我們很高興因基金會提供的定點社區早期評估、療育服務,使得在早期發現、篩檢、評估、療育、衛教、追蹤各個環結,每個角色都能發揮應有的功能,真正落實早期發現、早期療育的目標!

以上就是個人小小的心得分享,所謂教學相長,我也從付出我的專業外,學習到許多,從和這些家庭、早療人員的接觸互動,獲得到許多力量及想法的改變!我何奇幸運能有此機會學到超乎我專業領域的種種!!要感謝的人真的很多!期待藉由此篇能表達我溢於言表的感謝!也期待能拋磚引玉,支持定點社區早療服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C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